学生期待的教学,你做到了吗?


来源:闽南师大家教中心 日期:2015-06-17

从社会生活的视点说,不同年龄段的人生活的心理状况是不同的。一般来说,年轻人生活在将来,他们有抱负,有理想。世界对他们是新的,全部都充满了诱惑,全部都有可能,所以显得生机勃勃、意气风发。这也是他们勤奋努力、拼搏奋斗的基础动力。中年人生活在当下,吃饭,穿衣,房子,车子,抚养孩子,孝敬父母,工资收入,社会地位等等等等,全部都是现实的,全部都实实在在地需求处理。他们兢兢业业,体会着生活的充实。当然他们也会感到苦与累,也许有一些纠结与挣扎。而老年人则常常生活在过去,他们体力、精力都不如以前,以前的计划与愿望有一些实现了,有一些因为各种原因则付诸东流。所以就有对过去生活的满足感,同时也会有缺憾感。这个阶段就不再过多地谈将来。


教学是社会生活的重要部分,是培育青年人的事业,是协助青年人走向将来、达成抱负和理想的事业。教学是学校环境中对教学的详细实习,教学的培育因素主要的是经过教学来落实的,因此,在这样的言语环境下,说教学即教学也算大致合理。


什么是教学?有人理解作老师教,学生学。老师凭借自个的理论堆集和实习堆集,把有用的、有利的东西传达给学生,老师传达的多则学生得到的多,老师传达的少则学生得到的少,老师传达的好则学生得到的好,老师传达的不好则学生得到的也是不好。全部有赖于老师的传达能力和传达质量,全部有赖于老师自个堆集的理论或经验如何。在这里,老师是教学的设计者、实施者、评估者,是教学质量的决定者。但我们换一个视点理解教学,这就是素质教学和新课程倡导的教学,即,教学是教学生学。教学质量的高低主要的不是取决于老师理论和实习,不取决于老师的“传达”,甚至不取决于老师的设计、实施与评估,而是取决于学生已经堆集的理论与实习,取决于学生的“接受”,取决于学生对自个学习的设计、实施与评估。那么,老师应该干什么?老师的职能是用自个的理论和实习激活学生的理论和实习,价值在“激活”,老师操控教学的流程,使得学生自个的设计、实施和评估更有用,价值在“操控”。因此,教学质量高低的决定权掌握在学生手里,而不是在老师手里,老师只不过起到了辅导、协助的作用罢了。


心理征询工作者都知道有一个职业术语叫作“助人自助”,强调自个处理自个的疑问,自个协助自个处理自个的疑问,而心理征询工作者的任务是协助征询者自个协助自个。这似乎有点绕口,简单说,就是征询工作者不能采纳主动姿态,不能够够替代征询者,当征询者堕入困惑并提出协助的要求时,征询工作者才干施以援手。教学也是这样,学生的疑问必须学生自个处理,老师的职责是提供协助,而这种协助只要学生意识到并向老师清晰提出来以后才干实施,也才是有用的。老师的协助不能是提前的,不能是居高临下的,也不能是主动的。


其实,早在孔子年代,我们的古人就意识到这一点。我们看《论语》中的一个教学案例:


子路、曾晳、冉有、公西华侍坐。子曰:“以吾一日长乎尔,毋吾以也。居则曰:‘不吾知也!’如或知尔,则何以哉?”


子路率尔而对曰:“千乘之国,摄乎大国之间,加之以师旅,因之以饥馑;由也为之,等到三年,可使有勇,且知方也。”


夫子哂之。


“求,尔何知?”


对曰:“方六七十,如五六十,求也为之,等到三年,可使足民。如其礼乐,以俟君子。”


“赤,尔何如?”


对曰:“非曰能之,愿学焉。宗庙之事,如会同,端章甫,愿为小相焉。”


“点,尔何如?”


鼓瑟希,铿尔,舍瑟而作,对曰:“异乎三子者之撰。”


子曰:“何伤乎?亦各言其志也!”


曰:“莫春者,春服既成,冠者五六人,童子六七人,浴乎沂,风乎舞雩,咏而归。”


夫子喟然叹曰:“吾与点也!”


三子者出,曾晳后。曾晳曰:“夫三子者之言何如?”


子曰:“亦各言其志也已矣!”


曰:“夫子何哂由也?”


曰:“为国以礼,其言不让,是故哂之。唯求则非邦也与?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?唯赤则非邦也与?宗庙会同,非诸侯而何?赤也为之小,孰能为之大?


在这里,孔子给学生们的话题是:“假如有人了解你们,你们打算怎么做呢?”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话题,就是学生按照自个的意愿、设想或者叫作治国抱负来展开话题。孔子没有事先的耳提面命,没有让学生按照老师的想法去证明其正确性,甚至也没有学生谈论过程中的矫正,但不是没有观点,没有态度。孔子最后的“吾与点也!”就是观点态度,是平和的、平等的也是清晰的。能够想见,如果没有曾晳的诘问,孔子不会再说为什么“吾与点也!”,没有人诘问就等于没有疑问,或者说,你不说出来我就看作是没有疑问,没有疑问当然也就不需求教导。


我们说的 “做学生等待的教学”,其实质就是回到孔子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操作上来。


可能有人会问,为什么不必“做学生需求的教学”作命题?“需求”作为大众言语概念似乎更通俗易懂一些,不太需求做太多的解说。我的解说是,“需求”与“等待”相比,后者更有时间性、指向性、实习性,更能够“外显”,因为“外显”,就进一步澄清了疑问,给老师的教学提供了清晰的参照与凭借,另一方面,“等待”来源于“需求”,“需求”来源于“缺失”,分辨明白是很有必要的,这个疑问需求另花文字去说明。


一、等待的时间性。凡有等待,心理上总有时间的估计,比如说明天,后天,明年,今年,或者是很快,立刻,即刻。教学上的等待,如果长一点能够以年级、学期计,如果是课堂上,教学实施过程中,则常常表现为“立刻”或“即刻”。


二、等待的指向性。等待指向的是处理疑问,以增加“我”的学习收益。按照人本主义的观点来说,每一个人都有向善、向上的本能,也能够解说为“性本善”,只要给以充分的自由,在没有外在搅扰的情况下,他会天然地向着“善”或“上”前进,就像树要长叶水要流淌一样。


三、等待的实习性。等待不是凭空设想,等待的产生与实施都要经过人与现实环境的交往来完结,在课堂教学上,就是经过与内容、与同学、与老师的交往来完结。


四、等待的外显性。“等待”是个心理概念,指的是一种心理活动。但在教学中,必须外显出来,所谓“外显”,一方面使得混沌的“等待”更加澄清,即达到了能够用言语表达的程度,另一方面,老师满足什么,怎么满足,老师有了方向和目标。


我们能够把做学生等待的教学称之为“等待式教学”。“等待式教学”首先的是一种教学理念,是把学生放在核心的地位,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都要围着学生转,服务学生,顺应学生,学生的意愿和收获是教学的起始点也是落脚点。其次“等待式教学”还要有详细的操作形式,学生等待的激起、引导、丰富、矫正,都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,都要在学生天然等待的基础上给予路径辅导。---漳州家教网